凤凰网科技 孙洪
还有2个月,就是滴滴成立7周年。然而,在庆生前夕,呈现在滴滴近9000名员工眼前的不是星辰大海,而是急速旋转的道歉漩涡。
5月10日,滴滴针对媒体报道的21岁空姐李女士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一事,发布公告向受害者家属及公众道歉,表示已经成立专项工作组,密切配合警方开展案件侦查工作。同时,滴滴承诺将全力做好后续工作,全面彻查各项业务,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距离滴滴上一次向公众道歉,仅仅过去8天。而在此期间,滴滴在广东肇庆还发生过一起司机持刀威胁乘客的事件。虽然乘客事后没有报警,但双方当街撕扯的视频还是被挂到网上,引起了警方的关注。
接二连三的司乘矛盾在滴滴七年之痒关键期不断放大,暴力打人甚至演变到恶意杀人,摆在滴滴面前的已经不再只是司乘安全问题,而是关乎生死的生命课题。
然而,从10天之内连续3起伤人事件来看,滴滴显然还没有修好这门课程,这对于它接下来的IPO计划,无疑是一个负分项。
当副驾成为乘客的噩梦
2012年7月10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也就是在随后7年间影响了数亿国民出行方式的滴滴。
滴滴的成长,可以说见证了整个国内网约车行业的发展。从产品上线到市场份额第一,滴滴只用了1年零1个月。根据市场分析机构艾瑞的报告显示,2013年10月,滴滴打车的市场份额为59.4%,超过其他网约车市场份额的总和。
此后,滴滴一路沉浸在快速增长的喜悦当中。2015年情人节,在资本的推动下,滴滴与快的走到一起。2016年8月1日,经过2年多高额补贴缠斗的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如今,滴滴站在国内网约车市场的顶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滴滴上市后,估值至少达到700亿到800亿美元。
然而,在和平安宁之后,存在着危险与不安。
2018年,进入成长第7个年头的滴滴却遭遇了多事之秋,接连被曝出多起安全责任事件。其中,引起舆论关注最多的就是滴滴“投资人”被打一事。
4月29日,疯蜜创始人张桓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长文称,作为滴滴投资人的他被滴滴司机打了,起因是在28日晚间,他在等待滴滴快车司机20多分钟,要求司机取消订单过程中,双方因沟通不畅发生语言攻击,导致快车司机出手伤人,致张桓左眼软组织塌陷。
虽然,事件经过4天的发酵后,滴滴官方宣布当事双方已经和解,但关于司机和乘客安全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凤凰网科技在5月4日《滴滴打人事件和解,但背后又掩盖了什么?》一文中指出,滴滴作为平台存在一定的机制缺陷,更严重的是平台关于司机的审核存在漏洞,这些都会危及到滴滴用户的切身利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5月4日又发生了更加严重的滴滴司机恶意伤人事件。据都市频道报道显示,受害者李女士在5月4日深夜,从郑州航空港区搭乘滴滴顺风车前往市区,5月6日与家人失去联系。随后,家人从警方处得知,李女士已经遇害,目前凶手仍然在逃,公安机关正在全力抓捕。受害人父亲李先生对媒体表示:“警方说这个滴滴司机带着凶器,带着刀。”
在看到这则消息之后,滴滴用户小美找到凤凰网科技讲述了自己被滴滴顺风车司机劫持的经历。小美告诉凤凰网科技,此前她从燕郊叫顺风车到望京,发现她的车牌号与滴滴客户端显示的不一样,也没有在意就上了车。“车在高速被拦下了,我才知道是辆套牌车,我要下车司机不肯,反锁了车门,最后我说要报警,才被放走。”
小美透露,下车后她拍下车牌与滴滴平台方面联系。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滴滴方面对事件反馈比较冷漠,在她强调去找领导后方才得到接待。随后,滴滴工作人员陪同小美在北京市朝阳区某派出所报了警,平台表示赔偿小美3倍打车费,但事后却没再与小美联系。
那次坐在副驾驶的打车经历,至今令小美感到后怕。“现在都有阴影,从此用滴滴叫来的车我都会先看车牌号,也下载了第三方录音软件,上车前就打开。”小美表示。
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每天产生的订单量就超过2400万,如此巨量的用户服务数据背后,每年都会穿插着一些司乘纠纷事件,滴滴有责任也有时间去完善平台的管理机制。而且,每年发生在国外同行如Uber、Lyft等平台身上的指控,也足够给滴滴提供借鉴。
然而,在2016年5月深圳女教师被滴滴网约车司机抢劫杀害后,滴滴平台上审核司机的种种漏洞就已暴露,平台也承诺做出整改,要求司机办理信息认证。但2年后,悲剧再一次发生。
对于一个个被打乘客和被害人来说,滴滴网约车的副驾正在成为他们的噩梦。
安全事件倒逼平台责任
“一个人拥有多大的权力,那么他就要负多大的责任。” 《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则故事中的这句话,对于当下的滴滴再合适不过。
当滴滴一步一步从快车业务扩展到专车、顺风车、出租车、代驾等业务之后,它在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地位也进一步稳固。根据极光大数据报告显示,滴滴出行在网约车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移动网民中渗透率高达12.0%。也就是说,在国内每100个移动网民中,就有12个是滴滴的用户。
2018年3月初,覆盖国内400多个城市的滴滴,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90%,日订单量保持在2600-2700万之间。另外,滴滴的日均新增用户量达到70.4万人,是第二名的7倍多。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滴滴对于很大一部分网约车出行用户来说都是一种刚需。用户对滴滴的依赖,会随着它对市场话语权的增长而提高。这也是小美在遭遇过不好的经历后,仍然无法做到不使用滴滴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户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平台固有的缺陷也会随之放大。滴滴上用户被司机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与平台责任不明、监管不严密不可分。
实际上,在2016年7月26日,网约车取得合法身份后,各部委和各个城市都在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网约车管理办法。目前,已经有184个城市出台了网约车细则,都对网约车运营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比如北京的“京人京车”,上海的“沪人沪车”等等。
规定如此,执行却可能打折。从张桓被打事件中透露的消息就表明,滴滴在北京没有做到严格的“京人京车”,在其他城市或许也存在这种情况。有互联网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网约车平台做到严格的司机背景调查并不容易,即使全部做到也只能保证司机过往不存在不良记录,平台无法保证司机以后的行为。
不过,这并不代表平台可以放松对司机的审核。“对进驻的司机做严格的审核是网约车平台的责任,尤其在安全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快速完善平台管理机制、填补漏洞是当务之急。”上述分析人士认为。
除了平台需要对自身加强监管外,有关部门对平台的监管也越发严格。今年以来,各级交通运输部门频繁约谈各个网约车平台,要求平台针对非法运营、市场秩序和运营安全等问题提出整改。但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副处长马斐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即使对违规平台企业进行顶格罚款,也仍然不足以震慑和防止乱象的出现。
可以说,目前现有的行业规范和管理办法,约谈对网约车平台起到的作用有限,更多的是需要平台自身强化责任。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更需要自觉承担起主体责任和必要的社会责任。
对于滴滴来说,在各个城市网约车管理办法出台后,平台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大,合法运营的资质和司机审核制度,让滴滴备受考验,已然影响了市场和资本对它的看法。
尤其是2018年,美团、携程等公司先后插入网约车市场,使得原本即将偃旗息鼓的国内网约车大战突然风波再起,一家独大的滴滴受到了围剿。虽然在体量上,这些新晋的平台暂时无法与滴滴抗衡,但冲击也是在所难免,对未来的IPO之路增加了新的变量。
如今的滴滴,在遭受来自外部冲击的同时,还要面临连续不断的内部危机。这个7岁的生日,注定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