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首届中国区块链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参会嘉宾共同探讨如何运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确保食品生产流通全流程安全可靠,构筑共通可信的区块链食品生态体系。

中国食品链产业联盟在论坛上正式启动,与会嘉宾认为,区块链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具有开放性、自治性、难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可以发挥显著的纽带作用。而中食链在工信部中国信息网的平台上、在太一云全球超导区块链技术的架构之下,在所有联盟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不仅要立足于中国,也有信心随着全球交流、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的更加融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互联网协会应用与创新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陆军在论坛上表示,新的食品安全法列出时间表,要求食品企业所有食品在定期时间内都要纳入可追溯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食品安全的追溯体系,包括区块链、射频视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通过互联网的开放平台,整合全社会各个行业、组织的力量,形成全民监督、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良好环境,做好食品链的工作。

国家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主席、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表示,虽然我们的食品达标率在逐年提高,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通过区块链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值得重视的切入点。

原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项玉章表示,从食品产业来说,区块链技术带来了革新。一直以来,全球食品产业链中种植、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都采取不同的记账方式,标准化程度很低,造成食品可溯性比较差。世界范围内由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时有发生,一旦爆发后果严重,且往往难以追溯具体是哪里、哪个环节、哪个因素出现了问题,监管部门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导致本来没有问题的企业也被牵连其中。区块链技术在食品防伪追溯方面的应用,一方面警示食品生产、制造、流通者严格自我要求,另一方面搭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为中国食品标准制定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