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19年2月22日的政治局集体学习透露的信息显示,过去两年的“防范金融风险,结构性去杠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的决策层已决定重新启用“金融”,以助力中国“经济”未来通过高质量发展成功实现转型。

当前的金融供给侧改革有两个要点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一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坚持“稳杠杆”和稳健(我习惯称之为“保守”)的货币政策,以维护金融稳定。二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作用,特别是股票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推动中国经济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这也就是科创板推出的战略意义。

其实这个题目所涉及的范围过大,有“标题党”的嫌疑。如果更为准确一点,题目应该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但这个在90年代比较流行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其涵义仍然是非常之广,根本无法仅用一篇文章就能全面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本篇小文的核心观点是:有证据表明,过去两年的“防范金融风险,结构性去杠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的决策层已决定重新启用“金融”,以助力中国“经济”未来通过高质量发展成功实现转型。

证据来自于2019年2月22日举行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以下简称“19年学习”),特别是通过对比两年前2017年4月同样是围绕金融和经济问题举行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以下简称“17年学习”)上的表述,结论就会非常清楚。

首先,金融对于经济的积极作用重新得到强调。17年学习的中心内容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潜台词是金融安全存在重大隐患,金融如果不稳,经济乃至社会也会不稳,需要加以治理和整顿。可以说,这次学习主要关注的是金融对于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对于中国宏观杠杆率持续快速上升,过度金融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及对经济增长基础的侵蚀,2015年股票资产价格剧烈调整以及其他一系列金融乱象的深刻反思。19年学习的中心内容是“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尽管仍然强调金融风险的防范,但放在首位的是完善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对于经济的正面和积极作用。    其次,金融的地位得到提升。17年学习时的表述是“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这个“重要”有所谓“好”的重要和“坏”的重要之分,很大程度上17年学习强调的是金融危及国家安全这个“坏”的重要性。19年学习的表述显然更为全面,“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同时强调了金融作用的两面性,但是把“好”的重要性放在首要和突出的位置。

第三,客观全面表述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17年学习主要是单维度谈金融对于经济的影响,有正面影响:“金融活,经济活”;当然更加可能有负面影响:如果金融不稳,经济也将不稳。这不仅与2008年危机后全球领域的反思有关(比如,贝泽默(Bezemer)在2014年利用46个国家和地区数据的研究表明,过高的银行信贷/GDP比率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更是对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实践的深刻反思。19年学习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维度,进一步表述了经济对于金融的影响,“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为金融正了名: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金融领域的问题或者乱象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社会领域问题的一个集中体现罢了,不能把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完全归之于金融,“解铃还需系铃人”。

中国金融如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答案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如何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纳赛尔(Naceur)为首的4位经济学家在2017年一份题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源泉:新证据》的工作论文中,利用1960年至2011年间14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研究认为,只有金融稳定(特别是银行领域的稳定)和股票市场的效率两个金融发展指标在任何国家和任何阶段都与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以及资本的积累有密切的关系。鉴此,为存进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当前的金融供给侧改革有两个要点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一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坚持“稳杠杆”和稳健(我习惯称之为“保守”)的货币政策,以维护金融稳定。二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作用,特别是股票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推动中国经济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这也就是科创板推出的战略意义。

(文章来源:轩言全球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