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131557906326894815.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半佛仙人,作者半佛仙人。

金融说穿了,其实就是资金调度。

通过将闲置资金调度向需要的地方,营造局部资源差,形成优势资源碾压,金融资本得以创造巨额利润。

毕竟商业竞争本质上就是资金流的竞争。

但因为信息的不及时,有时会出现资金的错配,进而导致损失,这就是金融业的风险。

对于一家金融公司来说,观察其实力,主要看两个点。

第一,是面对不可抗力依然能够稳住阵地,东山再起的雄厚资金流以及通畅的资金渠道。

第二,则是能够及时规避风险,迅速作出反应, 畅通无阻的信息渠道。

能够对抗什么等级的风险,能够提供多高的效率,才是金融业实力的象征。

效率和信息,是金融的命脉。

互联网的发展为金融业带来了一条全新的道理。

准确、即时的信息流,是过去数百年中,金融业巨头们梦寐以求的神器。

从最初的股票交易所只能在大堂里喊话。

到每秒都在更新最新数据的电子信息屏幕。

金融业一直在拥抱信息技术革命的拓展进度,跟随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升级自己的运作模式,让自己变得更准确,更有效。

这种由技术进步引发的金融业改革,被称为FinTech (Finance+Technology),即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是一种运用高科技促使金融办事更加有效率的商业模式。

它的核心便是用科技进步驱动金融创新。

2

国内的金融科技公司琳琅满目,遍布各个层级。

综合的巨头如京东数科、蚂蚁金服,垂直的如各种小型风控工作室以及各种所谓的大数据科技公司。

这个行业其实挺复杂的,因为金融科技概念的热潮,混进去了很多投机分子,通过硬造一些不明觉厉的概念去骗取投资人的钱。

看似百花齐放的世界,却暗藏着巨大的危机。

许多金融科技公司,都在盲目的吹嘘什么模型,什么算法,似乎有了这些技术,就能够再次革新整个世界,将金融业推进下一个纪元。

但究其本质,都是空中阁楼,骗钱而已。

做金融科技,始终无法绕过两个核心问题:

其一,是数据。

公司的规模决定了公司的底蕴。

规模不足的公司没有足够的数据基础,也没有获取数据的能力,这些数据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效果如何?合规性如何?稳定性如何?

每一条都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人工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的极大发展,本质上是将人类几千上万年所积累的数据在短时间内整合的结果。

没有数据,不管你是什么神鬼莫测的算法模型都是空中楼台。

当然近一段时间数据行业的震动,其实大家已经反应过来他们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了。

小公司为了弯道超车,必然会有超常规的手法,这背后就是道德的突破。

其二,是模型的落地应用。

数据是X,业务场景是Y,金融科技的核心业务公式是Y=F(X),仅有技术的公司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把自己的产品推向更多的人,怎样让自己规划的场景落地?

任何模型,都必须有Y的校对才能迭代。

没有自营业务,哪里来的Y?

这些Y,一直都是掌握在各家巨头手中的,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想入局捞金的投机分子,在为推广自己的产品而疯狂撒广告的时候,就已经直接输了起跑线上。

技术带来革新,这是一个正确的想法。

但技术带来的革新能否撼动本质,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互联网能解决效率问题,但商业本质从没变过。

3

时至今日,互联网行业已经接连进入“下半场”,金融科技自然也不例外。

一部分人敏锐的意识到,在这个金融科技的残阳时代,依靠个体用户已经不可能支撑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和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或者说,过去金融科技觉得自己才是C位,现在他们意识到,自己只是辅助位。

华泰证券(上海)的董事长崔春表达过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

“几年前我们听过‘互联网公司一定会颠覆传统行业’等说法,但是这么多年发展以来,我们看到这两个行业迎来的是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未来趋势。”

这无疑代表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意见,而金融机构的需求将成为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提出金融科技下半场这个概念的京东数科CEO陈生强为论证这种改变将互联网金融划分了两个维度:金融专业性和线上参与程度。

在金融科技的上半场,强线上业务、弱金融属性的业务是主导者,金融科技更多想着如何在线上收拢更多的流量,如何服务更多的线上客户。

而在这个线上增量经济已经趋于饱和的下半场,强金融属性、强线下属性的业务会逐渐成为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主力需求。

建信基金董事长孙志晨认为:

“金融科技将成为资管行业发展的新引擎,推动行业实现从“经验投资+统计投资”到“科学投资+智慧投资”的转变,推动“HI+AI”的深度融合,助力资管产品与投资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契合,铸造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

帮助金融机构,把这些属性的业务数字化,信息化,实现线上线下的的整合统一,更进一步的提高效率,这就是金融科技公司在金融下半场的责任。

清华大学教授余剑峰认为:

“金融行业中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推高了各类成本。大数据、AI等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高成本。”

在国内,拥有这样的AI、数据技术实力的,只有腾讯、阿里、京东数科等不多的几家。

所谓金融科技下半场,本质上是金融机构的下半场。

在这个下半场里,金融机构将占据主导权。对互联网公司或科技公司来说,大家竞争的不再是所谓的toC服务,而是转向了toB领域,谁能够服务好机构,以及服务好金融业的上游,才能收获最大的未来。

就如同势如水火的网购和实体店在下半场达成了微妙的联合。

传统金融机构实力雄厚,他们仅仅欠缺一些技术升级的手段,而这种手段却正是金融科技公司能够提供的。

早在两年前,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就分别与京东、百度、腾讯、阿里达成了战略合作,金融机构缓慢但坚定的开始了迭代。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如何将过去麻烦的流程做减法,用机器和算法替代掉大量繁琐的人工,远比争抢那些散户的市场要重要得多。

而这种自我优化的内在需求,则决定金融科技服务机构必须拥有能够赋能传统金融机构的实力。

4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新时代带来的变化是极具冲击的。

传统金融业面对的是天量的现金和一个个不同的客户,而金融科技却将这些简化为一条条数据。

对这种变化,传统金融即带着期待,又带有一些迟疑。

几年前,曾经有银行为了响应“智慧银行”的号召,打造了一批智能机器人,但随后却因为不肯让数据联网而让这次升级惨淡收场。

传统金融就像这样,游走在传统职业道德和技术变革的边界徘徊不前,无法找到其中的平衡点。

而金融科技公司在这里起到的作用,就是画出一条清晰的道路,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路径优化。

金融科技的下半场,是金融机构吸收利用金融科技整合自身业务,精简流程,优化结构,最后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的过程。

这样,当传统金融机构获得了大数据的支持,再以这些巨头的用户数据反馈技术算法,才能完成技术的不断自我升级迭代。

5

面对金融机构的统治力,金融科技行业整体都面临着一场洗牌。

如果没有强大的主营业务支撑,没有对于下半场的清晰认知,在这个重新划定生死的下半场里很难存活。

在这个下半场里考验的,是对资管业务的理解。

在上半场里,金融机构虽然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运作模式,却普遍停留在表层应用阶段,将数字智能大量用在服务端。

或者说直接点,用在个人放贷业务。

这种浅尝辄止的应用方式只是金融科技的基础运用,金融科技能做到的远不止这些。

而对于金融业来说,如何让数字智能融入投资端的核心业务,才是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就以大数据为基础,尤其适合在金融行业这样数据信息量大、特征维度高、相关关联关系复杂的环境中应用。而如今国内涵盖客户分析、大类资产配置、智能投资组合选择、交易执行和再平衡组合管理的模式的雏形已经出现,未来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像今年年初时京东数科推出的智能资管系统“JT²智管有方”,就是金融科技公司针对金融机构资管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解决尝试。

可以说,在金融的下半场,资管业务将成为核心,谁能将资管业务变得更智能,更准确,谁就能掌控下半场的节奏。

在国内,具有这样技术实力的公司并不多,只有阿里、腾讯、京东、头条这些手里已经掌握了大量数据的头目级的公司才能做到。

他们的产业链,对互联网的理解,在相关领域的经验,都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而各自主营业务的规模,可以支撑他们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方面的研究测试,不至于生产出不成熟的技术产品,这些半成品无法经受住金融行业的风险考验。

但是在这之上,能否将这份技术扩展开来,又要再次考验企业的格局。

一家公司的技术强大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试图凭在互联网上打造新的金融秩序更是空中楼阁。谁愿意将更多更广的金融实体整合起来,做实体和线上的联通者、共建者,互利互惠的应用技术谁才能成为金融科技的主导者。

6

在Pay Day Loan折戟的年代,一大批金融科技公司一头扎进风控输出的池塘里,疯狂的推出风控产品,试图靠这个为自己续命。

然而在金融科技的浩瀚市场里,风控输出可以算是技术难度最低的一项。

真正在金融上游横行霸道,还得是资产型的能力输出。

而这里面最关键的技术有三个: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

在金融科技领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解决方案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分析金融机构绩效,并实现自动化流程管理。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是Alpaca Forecast AI预测矩阵。

这是一个由彭博开发的价格预测系统。它能够处理数以百万计的交易数据,同时记录客户需求变动情况,并实时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在强人工智能的数据掌控下,原本难以演算的市场趋势将会逐渐变得透明,而能够清晰预测未来走势的技术,为金融市场带来的革命将是冲击性的。

在此之上,大数据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过往数据提出投资建议,而这些经过神经网络自我学习升级的投资AI,极有可能像阿尔法狗横扫棋坛一样,找到过去所有投资经理都没有发现的盲点。

而区块链则极大的优化了工作流程和安全性,企业通过Token(发行通证)直接完成跨境交易,降低成本,获得更便宜、更便捷的服务,让资金的流动更有效率。

因为资管新规去通道化的大环境,ABS业务在这两年迅速崛起,多家券商和金融公司参与其中,但券商ABS业务疾驰过程中,一些风险隐忧也开始显现,华林证券、华泰联合等多家券商曾因ABS业务中存在不同的合规风控等问题遭到监管点名或处罚。

这些传统ABS项目,存在底层资产不透明,中介机构数据与文档获取和同步流程繁琐复杂等问题。

而使用京东数科的区块链ABS解决方案之后,这些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这套解决方案可以为各交易参与方快速部署区块链节点,快速搭建ABS联盟链流程,实现多节点信息高效同步,保证资产信息不可篡改。

物联网,则打破了金融企业的空间限制。

通过物联网,手机与金融数据库连接在一起,还可以实现超大数量设备的连接需求。

美国的花旗银行,已经推出基于信标的一套便捷的操作系统,即使在非工作时间,员工也可以用手机为客户提供服务。

回想当年买卖股票必须要去股票交易所,到后来炒股专家可以在家里盯着电脑屏幕操盘,再到现在走在街上可以随时掏出手机确认股盘。

物理空间上的束缚将不能再局限金融产品的使用,而这种变化将再次推动金融业效率的爆发。

让和数字打交道的金融业真正数字化,让数据流再也不被人的物理属性所束缚。

不能在这些尖端技术上有所突破,即使网上银行开的再多,贷款业务干的再熟,也永远不可能达成对金融业的技术支持,也就无法在金融科技的下半场中生存下来。

7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有人提出了一个概念:

做行业的共建者,而不是竞争者。

金融科技不应该是金融机构的对立面,相反,金融科技是传统金融的补充。

这也是整个金融科技在金融下半场的定位。

让金融科技,回归金融机构,用科技,为金融机构服务。

不能调整心态,参与到共赢的市场中的公司都将会面临困局。如果依然想要抱着上半场一样的想法,试图用砸钱、施压的方式干掉所有对手,做唯一巨头,最后只会众叛亲离。

技术是不应该封闭的,技术如果封闭,就将形成垄断,而垄断的市场最后必然毁灭自己。金融机构公司们将技术拿出来,投入到大市场中进行检验、竞争、升级,最后将使所有参与者一起收益:

金融机构能够得到最新最合适的数字技术支持,将自己的业务信息化、数字化、效率化,甚至扩展传统金融的核心领域,让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到金融决策中来;而金融技术公司在竞争中提升了自己的实力,进而可以放大自己的格局,前往国际的舞台上,和更高级的对手正面交锋,甚至再次创造5G超车的传奇。

共建,这个概念既不新鲜也不时髦,但却是一个不能更正确的前进方向,上半场的野蛮竞争已经结束,大逃杀的幸存者们只有联起手来才能冲出这个下半场的绝地岛。

8

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一场盛大的重新洗牌,所有行业都将面临一场大洪水,金融科技行业也不例外。

面对技术革命,心怀侥幸者,往往最先出局。

1975年,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这本应该成为柯达称霸相机界的序曲,柯达的高层却认为数码相机会损害自身的胶卷业务,下令将数码相机封存。

几十年后,当这个相机界的龙头在数码相机的冲击下黯然破产的时候,一定会后悔自己曾经站在技术革命的十字路口上,却选择了踌躇不前。

拥有先发优势的公司往往会抵触改变,畏惧改变给自己带来的冲击,尤其不肯放弃那些让自己领先别人一步的“优势科目”,直到改变的潮流冲过来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就要超越自我,去做能够站立在未来的事。

太多的人只活在现在,只想着追逐流行,只想着捞一笔快钱,只想着炒作一些概念,对未来没有计划,甚至没有想法。

对于未来的态度,我很喜欢京东数科的官网上的一段话:

我们不是要做一家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公司,我们要做的是百年基业。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我们不需要去关心风口是什么,因为我们的未来是由我们自己来创造。不管我们现在面对什么艰难险阻,在用科技创造美好未来的使命面前,我们都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