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毛相林所任党支部书记的下庄村世世代代被一千多米高的大山环抱。1997年之前,被称作“天坑村”的这里,像是“井底”,连接外界只靠一条在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路。现如今,一条8公里的“天路”,已蜿蜒在崇山之间,大山深处的甘甜橙香随着绵延道路,“当代愚公”的故事随着路途传遍全国。2月25日上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会上,62岁的毛相林登上领奖台,这一刻,毛相林继续带领700余村民走向致富路的决心,与他24年前咬紧牙关修路时一样坚决。

摆脱宿命在崇山绝路中开凿“天路”

24年前,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大山深处,下庄村四面绝壁,近90度的悬崖几乎将外界与这里的联系阻断,闭塞和贫穷似乎是这个村庄数代人的宿命。“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在村民间传唱了几代人。彼时,毛相林刚刚成为下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向新京报记者回忆,当时修路的念头已经在他心里埋了5年。

在毛相林看来,这条路非修不可。当时,村民们只想要出村,靠的是一条古道,多数需要在悬崖上攀爬,六十多公里的路,村民们往返要走上四天。有时还需付出生命的代价——打毛相林记事起,到1997年,已有二三十位村民不幸跌落身亡。

毛相林回忆,1992年起,他开始担任村主任,与外界的联系沟通也逐渐增多,外面的世界什么样?电视和洋楼什么时候才能走入大山里的下庄村?无论从哪个角度,不修这条路,外面世界的发展走不进村里,下庄村的村民也没有出路。

于是便有了当代“愚公移山”的故事的开端。1997年,已是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决定在山上凿出一条“天路”,他给村民们鼓劲儿,“我们这一辈修不通,总有一天能修通。我们累一点苦一点,可是子孙们会受益。”

一路坚韧失去乡亲同志是最大遗憾

毛相林知道,这条路势必会改变下庄人的命运。

村民们筹集了3960元资金,购置炸药、雷管、钢钎等物资。1997年的隆冬,下庄村边的大山上传来一声巨响,这是毛相林带领村民们炸响的第一眼开山炮。村里80余劳动力全部上阵,使用的无非是锄头、撮箕等原始工具,通往外界的山路正是靠着肩扛手拿的方法,寸寸向前。

这条通往外界的道路两米宽、8公里长,修了7年才堪堪完成。有人目睹期间的修路过程,看似“蚂蚁啃骨头”,悬崖峭壁上,晃动的人影未做防护措施,绝壁边的石头是他们用脚,一点一点蹬下了悬崖。

在过往很多公开报道中,都提及过毛相林修路中的一次犹豫,那时有并肩修路的村民意外身亡,面对悲痛中的村民家属,毛相林问过,“这路要不要继续修下去?”毕竟无论是从前,还是之后,无人能避免意外的发生。这个问题曾得到村民家属斩钉截铁的回复,“修!”在下庄村民们看来,只要这条路最终能够与外界相连,生命就不会白白被辜负。

2004年,这条路终于被打通。毛相林说,修出这条路,靠的是下庄人的“韧劲儿”,是百折不挠,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披荆斩棘”。但他也与记者谈及这一路艰辛中的愧疚,“当时牺牲了几个同志,这是最大的遗憾。”

村庄很美欢迎更多人到下庄来

与外界取得联系,是下庄村走向脱贫致富路的第一步。路通之后,毛相林在百余公里外的曲尺乡发现当地的柑橘长势喜人,也引进至村里,如今也成为了家家户户的致富产业。2015年,下庄村正式脱贫,到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785元,是修路前的43倍。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曾经绝壁天路也被进一步完善,扩宽。

不提下庄村因陷入群山导致的闭塞,毛相林说,在他的眼中,养育自己的这座村庄很美。它似群山环抱之中的桃源,绝壁之下的“天坑”,也有无数令人赞叹的景色,值得与更多人分享。

毛相林告诉记者,在未来,自己希望能进一步把下庄村打造好,建设好。经过合并后,下庄村如今有700余村民,旅游业也日渐红火起来。“从前修路,是为了让村民走出,现在,我们欢迎更多的客人通过这条‘天路’走进来。”

于外人看来,毛相林与村民们“愚公移山”的故事,是“下庄精神”的最好体现。但对于毛相林和700余村民来说,下庄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