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在从杭州火车站前往西溪酒店的路上,因为堵车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又玩了两把当下盛行的手游《王者荣耀》,随后iPad电量告急。半个小时后他会面了一家创业公司——小电科技,正是从事共享充电项目。
“充电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携带充电宝不方便,尤其坐飞机的时候,加之当下手机应用耗电迅速,用户对于充电的需求是客观存在且巨大的。”这是朱啸虎对于共享充电市场最直观的判断。
街电的充电宝柜
资本大战一触即发
基于同样的市场需求判断,去年8月,在运营“空格”项目期间,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开始将目光转向共享充电。在他看来,共享经济的底层价值在于要“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或者服务来改造供应链,以更为低价、便捷的产品改变消费习惯,满足潜在需求”。
具体到共享充电市场而言,“一方面中国产业基础健全,材料、供应链、设计都足够成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想法变为现实,充电宝是标品,针对项目模式的调整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其次供给端——手机端口的统一,加之支付方式的成熟,让共享充电变得可能。”
Significant(大市场)、Scalable(可扩张)和Sustainable(可防御)是朱啸虎一贯强调的投资理念。从可扩张性来看,朱啸虎认为如果一个项目能够在6个月内回收成本,风险就可控,而桌面式充电装置的成本在百元以内,如果按一天一次,一次一元的标准计算,成本在三个月内就可收回,标品可以迅速复制,触及点又足够广。
3月份,朱啸虎和个人投资者王刚在滴滴和ofo项目之后,再次联手押注小电科技,一场有关共享充电宝的资本大战由此拉开。
来电科技的充电宝柜
数天之后,来电科技宣布获得由SIG和红点中国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4月份,小电科技再次宣布获得由腾讯、元璟资本领投的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5月初又完成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高榕资本联合领投的B轮3.5亿元人民币融资,而街电科技也获得聚美3亿元投资。
仅仅10天共享充电项目获得3亿元融资,40天融资12亿元。朱啸虎和唐永波均坦言“这样的速度和金额都超乎预期”,在朱啸虎看来,资本市场钱比较充裕,好的项目标的越来越少,加之共享单车的前期教育,都使得共享充电宝迅速进入资本视野。
“从融资上而言,共享单车的单体经济模式已经让大多数VC熟悉了这种赚钱模式,目前线上流量红利期已经结束,纯线上的流量抓取在短时间内不会有特别巨大的机会,商业的根本逻辑在于流量红利在哪里。”祥峰投资总监赵楠表示。
小电科技的产品
铺设速度是关键
如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充电宝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铺设速度和资金使用效率。“一旦确定有足够的市场,又具备产品先发优势,就会转为资本优势,资本优势再转为团队、产品以及扩张优势。”唐永波告诉记者。
在完成北京和广州四个月的试点之后,小电科技喊出“一月30城”的铺设计划,来电科技也表示已经入驻80多个城市,铺设1600多台机柜。“铺设速度是关键,而且是有效速度,包括每个设备的激活频次、使用时长等。”朱啸虎说道。
“一旦抢占先机,再铺设的难度很高,替换成本会上升,互联网项目领先半年就很难追了,在别的产品没有出来前,要占领更多市场。”这也是朱啸虎所提及的可防御性,资本无疑成为共享充电项目攻城略地的助燃剂。
模式的差异也直接决定铺设速度。从使用场景来看,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主要分为两大模式:一类是以街电科技、来电科技为代表的机柜模式,分大、小机柜,需要到固定的地点借取,并交付一定的押金,用户扫码取出充电宝带走,用完后根据充电宝上的GPS,找到最近的机柜归还即可。
大机柜充电设备,像一台自动贩卖机,可以装载20~35个充电宝,一般投放在用户流动密集的场所,比如地铁站和大型商场。小机柜充电设备,像放在桌上的储存箱,内装6~12个充电宝,每台小机柜成本在1000元左右,一般投放在小型室内场所,比如餐厅和商店。
另一种模式是以小电科技、Hi电为代表的桌面模式,即线机一体固定在桌面上,可以供不同的机型同时充电,但不可移动,多投放在餐厅、咖啡馆等小场所,成本低、铺设速度也更广泛。
“就像当年的维络城一样,如果共享项目非常依赖地铁口和商圈,伴随租金上涨,利润会被抽取大部分,最终沦为打工者。且合作难度高,后期设备维修问题多。”
维络城是一家起步于上海的企业,主要在各大购物商城人流汇集处,设置终端机打印优惠券。繁盛时期,维络城的终端机多达2000多个,吸引了500多万用户和3000多个商家。而到了2013年,维络城仅剩不到20个终端机,散落在北京、上海两地不起眼的角落。
巨头加速洗牌
资本之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也在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共享充电。聚美之外,顺为资本、小米科技联合紫米科技、清流资本、高瓴资本投资了智能共享充电宝公司“怪兽充电”。
朱啸虎坦言自己也看不懂聚美入局的逻辑,或许是在探索主营业务之外新的增长点,小米则是具备充电宝产业链优势,而新美大沉淀的大量商铺资源,正是共享充电宝的主要铺设场景,新美大具备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
但渠道并非唯一因素。“有渠道就能做成事情是不成立的,要考虑渠道用户是可运营、可触达的,渠道的用户是否具有黏性,这些都能达成后还要考虑渠道是有属性的,属性很难迁移。”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表示。
“单产品的铺设需要两到三个月的产品打磨,小米和新美大的铺量要在半年以后。”朱啸虎表示。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资本的加速会加速行业洗牌,“很多小玩家基本就不用玩了。”朱啸虎直言,坚持以往的判断,他认为共享充电项目也会在6到12个月内见分晓。资本的加持让资金壁垒不断下降,核心竞争力依旧是团队的运营能力和执行能力,在用时间换市场和服务的赛道上,资本和创业者都在加速奔跑。只是关于共享充电宝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变现能力,投资人似乎也在等待和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