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能否保持平稳,以及一系列严监管措施出台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承受的压力,是今年市场颇为关注的重点。

安永5月22日发布《中国上市银行2016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显示:2017年一季度末,已披露季报的28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额比2016年末增加了人民币240亿元至12398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16年末的1.66%降至1.64%。

实际上,商业银行不良率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企稳迹象,去年底出现“四年来首降”的情形;但市场更加关心,这一势头能持续到什么时候。

“我们在对28家上市银行一季度的分析中,似乎出现拐点(迹象),但隐忧还是存在的。”安永亚太区金融服务部审计服务主管蔡鉴昌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称,不良贷款率、关注类率贷款比率亦似有改善,“但是,这也不能够代表不良贷款已经走出谷底”。

某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今年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率依旧有望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降不降、降多少取决于银行的核销力度”,但“不良率还是跟经济本身挂钩的”,三季度可能就会迎来拐点。

三季度或迎拐点

安永的报告显示,37家上市银行2016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人民币12402.96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人民币1840.88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015年末的1.59%上升至2016年末的1.65%,增速有所放缓。

硬币的另一面是,银行业在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

招商银行首席金融业分析师马鲲鹏近期指出,以五大国有行为例,2013年-2016年期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超过16500亿元,五大行加回处置后的不良率已接近5%,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超出预期。

该分析师认为,2017年商业银行有望迎来不良率和不良生成率“双降”的局面。

但亦有银行业分析师认为,银行业不良率阶段性企稳,在PPI上行阶段颇为正常,但PPI上行的可持续性存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PPI比去年同期上涨7.4%,涨幅比去年四季度扩大4.1个百分点。

“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转负的可能性很大,到时候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或将再度归来。”北京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控制不良率的手段之一,不良资产证券化今年有望迎来进一步发展。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服务部合伙人许旭明表示,2016年不良贷款证券化重启以来,六家试点银行一共发行了156亿元产品,基础资产包括公司、信用卡,小微企业、个人不良资产等类别。

今年,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望迎来试点范围的扩大。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国开行、中信、光大等12家银行将入围。

严监管增加资本补充压力

“在资本方面,2016年上市银行通过在境内外市场上市发行普通股、增发普通股、发行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多种渠道通过外延的方式进行补充资本。”许旭明称,截至2016年末,上市银行平均的资本充足率是12.62%,较2015年末下降了6个基点,“资本方面还是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过去,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主要源自不良资产核销,但随着一行三会近期一系列严监管政策的出台,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有了新的来源。

国泰君安近期一份研报指出,银行与非银部门的广泛合作中,非银部门充当通道的情况下,使得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并非如监管当局所公布的数字那么高;非银部门,也是面临杠杆过高问题。”

该券商指出,银行业去杠杆,首先是穿透非银等信用中介,查明银行真正承担的企业风险敞口,还原银行真实的资本充足率;然后,再想出台措施,针对不同情形,通过补提资本,或纠正不当的资产投放项目,将杠杆降下来。

也就是说,过去商业银行经由通道(非银机构)而被低估的资本计提,将在接下来监管层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可能逐步恢复。银行业的资本补充压力增加,但补提压力不会太大。

国泰君安进行最为极端的测算:截至2016年末的17万亿元表外理财,如果全部要求计提100%的风险权重;26.53万亿元的银行投放非银,如果其中有10万亿元未计提100%(而是只计提了25%)。将这两部分该计提未计提的补提,则2016年末的全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将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降至10.85%、9.19%、8.79%,好在基本达标(标准分别为10.5%、8.5%、7.5%,系统重要银行再加1个百分点)。

据此,国泰君安称,现阶段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留有一定富余,为去杠杆留有一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