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是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更好地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当前全社会面临的共同话题。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也迈上新的台阶,但伴随着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的不断发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也在日益增长,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法治教育中还存在的问题、短板和不足,那就是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还未完全形成,只有运用创造性思维有针对性地加强法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法治教育对青少年教育、引导、规范的积极作用,使青少年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牢固树立法治底线,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义务教育中的法治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全面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新形势的需要。为此,一些地区、城市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打造法治教育基地。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基地”,通过图片展示、案例说法、录像播放、游戏互动等形式,将法律知识与趣味参与融为一体,实现了传统法治宣传教育的四大转变,即变法官进校园授课为学生进法院学习、变固定式课程学习为探索式自主学习、变被动聆听式学习为体验互动式学习、变抽象的理论学习为生动的案例学习。
二是搭建无障碍交流平台。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社会交际方式,建立类似“阳光会话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交流平台,将一些法律知识、法理故事、案例启示等内容上传至交流平台进行法治宣传教育。
三是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法治教育。很多地方已在政府组织协调下,联合关工委、文明办、团委、妇联、教育局、新闻媒体等多家单位力量,共同构建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良性互动机制,持续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对生活困难、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帮扶救助,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和温暖,让留守儿童的法治教育不空挡、不缺位,形成一种共同参与、集中行动、关爱到位的固定模式。
四是创新教育模式及宣传模式。一些法院对一时失足的少年犯,联合其家庭、学校、社区“四位一体”协同配合,实时帮教,寓教于审,从思想、行为上进行矫正,挽救失足少年。同时注重宣传,将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件进行艺术化处理,拍摄成有教育意义的微电影,利用网络及微信平台进行传播,扩大影响,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法治教育的热潮,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
五是开办专业机构强化家庭教育。延伸法治教育形式,为家长上法治课,以浅显易懂的法治故事、典型案例帮助家长树立依法教育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聘请心理咨询师定期开设讲座、个性辅导,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解决,使青少年法治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必修课。
作者:河南省汤阴县法院院长 苏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