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 光明图片
一座以“最孤独”为名的图书馆,一夕间火爆网络。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来到这个略显荒凉的地方——从最近的车站步行而来,至少要30分钟,再走过几百米的沙滩,当海浪出现的时候,图书馆就矗立在眼前了。
图书馆建在北戴河新区一处海边的沙滩上,离海不足百米,周围几乎没有知名景点,藏书也不过万余册,但从2015年4月23日开业至今,已有近10万读者慕名而来,甚至还有来自美国、英国、韩国、印度等国家的读者。有人拍摄了图书馆的视频传到网上,仅一天时间,阅读量便已突破10万次,点赞数高达4000余次。一座图书馆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读者王巽涛说:“它并不仅仅是名字有噱头。如果是最孤独超市、最孤独网吧,想必大家不会大费周章地前来,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气质与图书馆完美结合。”
图书馆的设计感极强。面朝大海的一面,用了高通透的玻璃幕墙,室内以原木色为主调,有三层阶梯,每一层的书架前都有座位供读者阅读使用,每个座位都面向大海,视野一览无余。这种遗世独立的感觉,契合了个性化极强的阅读心理。这正是图书馆设计师董功的“初心”:“我理想中的社区图书馆,并不需要用藏书量和知识完整性等严苛指标去挑剔,而是要突出空间设计与情感体验的结合,这方面比专业图书馆的余地更大一点。”
如他所愿,读者在这里收获了感官与阅读相结合的独特体验。一位读者从福州专程赶来,乘飞机、倒火车、打出租,在图书馆足足待了两天。走的时候他依依不舍,出租司机笑他,跑这一趟值得吗?他觉得值,看书观海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别样美丽。无独有偶,天津有一家人,驱车5个多小时,专程来体验图书馆的魅力,这个事件还刊登在了巴西知名报纸《圣保罗之页》的头版。
这座个性十足的图书馆,因戳中人们心中的“孤独”情绪而成名,从设计之初的社区图书馆,变成了如今接待所有预约读者的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
读者流越来越大,工作量也不断增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仔细地维护着图书馆的盛名。馆长叫老孟,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退休后毛遂自荐来到这里。在他的带领下,图书馆的采购、编目、整理工作井井有条。“老孟来了,图书馆更像个图书馆了。”周边社区的居民感叹道。
馆长是图书馆气质的一部分。今年,图书馆界的另一个“网红”怀柔篱苑图书馆,就因缺乏管理,导致盗版书横行。老孟凭借专业知识,杜绝了此类纰漏。同时,他还从浩如烟海的书山中,为图书馆选出了“精气神”。
图书馆里的书,有三种陈列形态:最推崇的书,平放在一层的书桌上;适合借阅的藏书,编码后放在各层的书柜上;还有一部分阅读率低的书,收在储藏室。“比如《理想国》,确实是经典好书,但理论性太强,年代也久远了,很多读者觉得用不上。”老孟说,每个月,他还会推荐主题书单。八月炎热,主题是“读闲书驱暑热”,于是《穿越古丝路:丝绸之路上的千古传奇》《蔡澜旅行食记》等赫然在列;十月微凉,主题为“透过他们的眼光看世界”,《普罗旺斯的一年》《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等入选其中。
图书馆开了两年多,最初的新鲜感过后,读者不减反增。馆里不时举办各类读书会与讲座,还开展了家史创作、国画欣赏、摄影展览等文化活动,甚至举办了宫崎骏动漫音乐会、朱亦兵大提琴演奏会等艺术活动。如今,最孤独图书馆已经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来自天津、北京、河北等地的“取经团”络绎不绝,图书馆的经营和管理者也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他们希望出现更多的个性图书馆,满足人们多样的阅读需求。